2010年,杭州市出台《杭州市区殡葬基本服务项目免费办法》,在全国率先推出惠民殡葬政策。政策实施十余年来,约有30万户家庭享受殡葬费用减免近2亿元。
什么是惠民殡葬政策?
1
对遗体接运、存放、火化和骨灰寄存4项基本殡葬服务费用实施全额免费政策。
2
减免对象包括杭州市区户籍的城乡居民、在杭大中专院校全日制学生、驻杭部队现役军人等。
3
针对城乡低保困难户、残疾人、军烈属、劳模等重点人群,推出免除小告别礼厅使用费、赠送骨灰盒等优惠政策。
2010年,杭州市出台《杭州市区殡葬基本服务项目免费办法》,在全国率先推出惠民殡葬政策。政策实施十余年来,约有30万户家庭享受殡葬费用减免近2亿元。
什么是惠民殡葬政策?
1
对遗体接运、存放、火化和骨灰寄存4项基本殡葬服务费用实施全额免费政策。
2
减免对象包括杭州市区户籍的城乡居民、在杭大中专院校全日制学生、驻杭部队现役军人等。
3
针对城乡低保困难户、残疾人、军烈属、劳模等重点人群,推出免除小告别礼厅使用费、赠送骨灰盒等优惠政策。
《杭州市区殡葬基本服务项目免费办法》实施满10年。10年来,杭州市殡仪馆认真落实惠民殡葬和阳光殡葬,使殡葬改革的新风吹进千家万户。据统计,2010年7月至2020年6月,在杭州市殡仪馆办理遗体火化并享受惠民殡葬政策的家庭累计达9.88万户,共减免费用7845.5万元。
2010年5月,杭州市人民政府颁布《杭州市区殡葬基本服务项目免费办法》,于同年7月1日实施。这项惠民政策涉及遗体接运、遗体冷藏、遗体火化、骨灰寄存等4项殡葬基本服务项目,涵盖的减免对象包括杭州市区户籍的城乡居民、在杭大中专院校全日制学生、驻杭部队现役军人等4类人群。同时,针对城乡低保困难户、残疾人、军烈属、劳模等重点人群,推出免除小告别礼厅使用费、赠送骨灰盒等优惠政策。同年12月,杭州市民政局和杭州市财政局联合发布《关于贯彻落实<杭州市区殡葬基本服务项目免费办法>若干问题的补充意见》,对惠民殡葬政策实施半年来遇到的各类问题提出补充意见,并将免费对象进一步扩面细化。2018年7月,杭州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杭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实施意见》,将在杭亡故的台胞也纳入惠民殡葬政策的基本服务免费对象。
杭州市殡仪馆相关负责人表示,生老病死是关系民生的大事,殡仪馆则是服务逝者、告慰生者的一扇特殊的民政服务窗口。惠民殡葬政策的落地是殡葬改革道路上迈出的一大步,它不仅减轻了人民群众尤其是城乡低收入群众的治丧压力,也推动群众提升了文明节俭办丧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促进了社会文明进步。
一、政策依据
1.《杭州市基本养老保障办法》(杭政[2013]104号)和《杭州市基本养老保障办法主城区实施细则》(杭政办[2014]4号);
2.《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浙江省财政厅关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因病或非因工死亡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有关问题的通知》(浙人社发[2013]244号)、《转发关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因病或非因工死亡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有关问题的通知》(杭人社发[2014]100号);
3.《浙江省失业保险条例》、《杭州市区社区公益性服务岗位管理办法》(杭劳社就[2009]215号)。
二、申请受理
1.用人单位参保职工死亡的
用人单位参保人员死亡的,由用人单位按社保隶属关系向市社保局或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申请时提供以下材料:
(1)《杭州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申领表》(附件1);
(2)参保人员死亡的证明原件及复印件(作为参保人员死亡的证明材料包括:合法医疗机构按规定出具的死亡医学证明及殡葬部门出具的火化凭证; 死后按民族风俗实行土葬的,需提交民族宗教事务所证明、清真寺证明;死亡人员户籍地未实行殡葬制度改革,死后为非火化区土葬人员,需提交当地县级以上民政部门出具的非火化区证明;在国外死亡的,需提交该国死亡证明(有翻译资质的专门机构翻译的中文版本);遗体捐献,需提供的相关证明等,下同);
(3)死亡人员身份证、户口本(户籍证明)复印件;
(4)申领人(遗属)身份证复印件;
(5)申领人(遗属)和死亡人员的遗属关系证明;
死亡人员有基本养老保险视同缴费年限的,用人单位需同时提供该死亡人员个人档案。
在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中,显示为企业缴费停保人员死亡的,且不通过单位途径支付的,需提供申领人(遗属)浙江省内银行结算账户(存折或借记卡)复印件,浙江省内银行主要是指工行、农行、杭州银行、联合银行、邮储,包括邮汇方式。
2.非用人单位参保职工死亡的
主城区户籍的死亡人员,由申领人(遗属)向死亡人员户籍所在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死亡人员为非主城区户籍的,由申领人(遗属)向市社保局申请。申请时提供以下材料:
(1)《杭州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申领表》(附件1);
(2)参保人员死亡的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3)死亡人员身份证、户口本(户籍证明)复印件;
(4)申领人(遗属)身份证复印件;
(5)申领人(遗属)和死亡人员的遗属关系证明;
(6)申领人(遗属)杭州银行结算账户(存折或借记卡)原件及复印件;
(7)非主城区户籍人员失业期间死亡的,需提供当地就业管理部门出具的不属于领取失业救济金对象的证明。
3.退休、退职人员死亡的
已纳入社会化管理的,本地户籍由户籍所在地街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站向市社保局申请,外地户籍的由杭州市企业退休人员管理服务中心向市社保局申请;尚未纳入社会化管理的,用人单位按社保隶属关系向市社保局或区社保经办机构申请。申请时提供以下材料:
(1)《杭州市离退休人员养老待遇停发(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领取)申报表》(附件2);
(2)参保人员死亡的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3)申领人(遗属)身份证复印件;
(4)申领人(遗属)和死亡人员的遗属关系证明。
4.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
主城区户籍参保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由其申领人(遗属)在失业人员死亡之日起30日内向失业人员户口所在街道(乡镇)人力社保站提出申请;非主城区户籍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由其申领人(遗属)在失业人员死亡之日起30日内向失业人员暂住或居住地(暂住证或居住证所在地址)所在街道(乡镇)人力社保站提出申请。符合条件的,由街道(乡镇)人力社保站报本区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审核。申请时提供以下材料:
(1)《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杭州市失业人员丧葬补助金、抚恤金申领表》(附件3);
(2)申领人(遗属)本人身份证原件复印件;
(3)申领人(遗属)与死亡失业人员的关系证明及复印件;
(4)失业人员的死亡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5)失业人员失业证或《杭州市失业保险金领取卡》原件及复印件。
5.社区公益性服务岗位人员死亡的
社区公益性服务岗位的死亡人员,由岗位所在街道(乡镇)人力社保站向本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申请。申请时提供以下材料:
(1)《社区公益性服务岗位补贴申领名册》;
(2)《社区公益性服务岗位死亡人员养老保险缴费年限认定表》(附件4);
(3)社区公益性服务岗位人员死亡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4)申领人(遗属)与社区公益性服务岗位死亡人员的家属关系证明及复印件;
(5)申领人(遗属)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三、缴费年限认定
通过各区及街道(乡镇)申领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需认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的在职参保人员(包含社区公益性服务岗位人员),由受理申请部门或审核部门(视具体经办事项而定)向各区人力社保行政部门(负责视同缴费年限认定)或社保经办机构(负责实际缴费年限的确认)提出;通过杭州经济开发区、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及市社保经办机构申领丧葬补助金、抚恤金的,视同缴费年限由市人力社保行政部门认定;退休(职)人员的视同缴费年限重新认定按原规定执行。
就在大家这几天都如坐针毡迫不及待要为祖国庆生时,我却十分希望十一假期慢点来。
7天长假,已被4场婚礼安排得明明白白,其中一天还要赶个场。身体疲累都是小事,钱包被掏空才真·让人感到窒息。
身为一个北方人,一场婚礼几百块钱的份子钱虽然算不上多,但也架不住7天4场这样的高密度轰炸。
正感叹自己“发工资的速度远远追不上身边人结婚的速度”时,身边浙江籍的实习生一脸吃惊地表示,“在我们那里,几百块的份子钱根本拿不出手,最低都是3000起”。
贫民窟小编默默把身边人盘了一圈,庆幸自己没有浙江朋友。
part.1
傲视群雄的浙江份子钱
网络上有一张流传已久的“全国婚礼红包地图”,浙江和上海以1000元的红包水准领跑全国。
一些浙江网友看过后表示:1000元的红包早已成为历史,现在已经是2000、3000起步了!
▲有网友表示,温州份子钱3000块起步
为了深入了解浙江的份子钱到底有多丧心病狂礼重情义也重,上流君查询多方资料,并结合浙江籍实习生虽不满25岁却已随份子无数的人生经验,探究了下浙江省内11个地级市的份子钱概况,并依据钱数多少进行了归纳梳理。(当然,份子钱多少也与和新人的关系亲疏有关,这里我们大多说的是起步价。)
这三个地区的份子钱起步价比较接地气,在衢州,包500、800都可以;而丽水的份子钱分档较多,同学间包红包有380、600、800三档,视关系远近也有200、500、800、1000、2000等档次可以选择;在嘉兴,朋友结婚一般都800起步,回礼的话加200左右。
在杭州,关系一般的同学、朋友,红包是800元起步,关系好点的在1200到1600元之间,通常封1000元的最多;湖州的红包1000打底,如果和一对新人是好兄弟亲闺蜜的亲近关系,1800—2000是肯定需要的;绍兴和舟山的份子钱也是千元起步,回礼时要在1000元的基础之上再加一些。
台州地区给红包的数字大多带8且必须为双数。一般朋友间就是1800元起步,关系好一些的是2800元。
在宁波,曾有网友给朋友包了2500元的红包还担心会不会丢面子;金华地区的好哥们儿结婚,基数在2000到5000元之间;在温州,一两千的红包拿不出手,掏8888也是平常事。(想知道温州到底有多壕的盆友请戳
《你永远也猜不到,你的温州朋友多有钱》
)
此时只能感叹一句:自己交的朋友,就是跪着也要把份子钱交了。
part.2
浙江的份子钱为什么这么重?
社会学者、北京大学教授夏学銮认为,份子钱的起源和农耕文化密切相关。
那时生产力和生产方式都比较落后,盖房子、娶媳妇都是大事,仅靠一家一户难以完成,就形成了凑份子的模式,每户人家都送点儿礼、出点儿钱,帮助这户人家渡过难关,其实是一种原始的互济互助的形式。
既然是“随份子”的本意是一种具有众筹功能的互相帮忙,怎么现在就变成了人们避之不及的“红色炸弹”?相较于广东和云南“100元礼钱”的一股清流,浙江的份子钱为什么这么重?
首先,浙江经济发达,当地人消费能力强。作为沿海的经济大省,浙江省人均GDP在2018年达到9.86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45840元,比全国的平均水平高出了17612元。
有钱,浙江人民也舍得花钱。2013年的奔驰消费数据就显示,奔驰在全球销售的S级轿车中,有一半是在中国,而中国市场1/6的销量出自浙江,也就是说,浙江的消费者购买了当年全球1/12的奔驰S级轿车。
其次,除了“敢为天下先,勇争天下强”的浙商精神,浙商文化中团结互助的一面也体现在“随份子”这件事上,这大概算得上是份子钱最初功能的延续。
而浙商精明的特征,也在份子钱上有所展现:在他们眼中,随份子也是一种变相的商业投资行为,我结婚你给800,等到你宴请时我就要加钱回礼,如此一来一往,自然也就推高了份子钱的平均水平。
此外,重人情、讲排场也是浙江份子钱重的原因之一。
在浙江,穿着、住房、婚丧嫁娶等事宜的场面大小也被看做是商业成功的标志。重视婚嫁大事,份子钱只是冰山一角,彩礼和嫁妆才是真的壕无人性。
据我司浙江籍实习生介绍,自己的金华同学结婚时,男生要送18担的现金彩礼,而女方的嫁妆也是黄金珍珠少不了,更有家大业大的岳父,将自己的商铺、厂房作为嫁妆赠予出嫁的女儿。
生老病死是人之常事,人从呱呱坠地到走完这一生,是再正常不过的自然规律。中国一直以来就信奉“死者为大”的理念,后人也会非常重视亲人去世后的丧葬之事。今天就给大家来讲讲出殡的基本流程吧。
在出殡前,家属要先给逝者整理仪容,穿上寿衣,代表“干干净净地走”。然后正式通知亲友葬礼安排,接着就是由到场的亲友和家属轮流守灵,接受奔丧者的吊唁。一般来说,逝者离去三日后,就要将死者移入铺有褥子的棺材,盖上被子,在这期间所有的家属都要在场,直至所有准备工作都完成后,才能盖棺。
接下来就是出殡了,出殡就是把已封好的棺材移至墓地埋葬。出门之后,会将灵柩放置于灵车上,前面放一个丧盆。在纸钱烧完,准备上路之时,孝子会将丧盆摔碎,俗称“摔盆儿”,摔瓦盆在传统葬礼上十分普遍,寓意着岁岁(碎碎)平安。
在出殡前,一般是由男孝子在前领头扛幡,棺材在后。在经过十字路口、祠庙、河沿、城门以及下葬时,还需要两个人向高空撒买路钱,以示买通了沿路的鬼魂。
古语有“慈棺落地为不舍,凶棺落地为不甘”,在出殡的路上,棺材是绝对不能落地的。之所以这样,是怕逝者的灵魂落地,不利于投胎转世。因此,哪怕要停下来,也要找木凳将棺材放在上面。
另外,棺材不能落棺的说法也可以用科学依据来解释。在抬着棺材前往下葬的途中,抬棺的人难免会累,如果放下棺材再去抬,力气就会变小。一而再,再而衰,三而竭,如此反复就很难送到目的地了。
经过一系列仪式之后,棺材被运到墓地,众孝子大哭,与亲人做最后的告别。然后助葬者将棺材及随葬品一起放置于墓穴之中,封闭墓门,堆砌坟堆,至此出殡结束。
以上就是传统习俗里关于出殡的一系列流程了,每一种习俗背后都有各自的含义,这是流传千年的丧葬风俗礼仪,是我们深入骨髓的中国祖先文化。
老底子“六二”是句杭骂,意思是“你脑子不好使”,后出引申义“愚笨”“不合时宜”“中看不中用”“落魄的人”,类似北方人说“榆木疙瘩”。现在杭州话中“六二”发“落儿”音,是“盒子”的意思,比如杭州人称“盒饭”为“落儿饭”。
竹编髹漆簏子
杭州话是江南地区中原语音的飞地,儿化音使用较为普遍,基本用“儿”音来代替“子”字,据杭州方言专家考证,“落儿”书面应为“簏儿”或“盝儿”。“簏儿”的本义为竹篾编的盛物器。《晋书·刘柳传》:“右丞相傅迪好广读书而不解其义,仆射刘柳唯读《老子》而已,迪每轻之。柳云:‘卿读书虽多,而无所解,可谓书簏也。’”此处“书簏”就是说傅迪读书多却无用,语义上比较接近杭州方言中的“簏儿”了。
漆盝
白居易曾有诗句:“蓝舆为卧舍,漆盝是行厨。”
“盝儿”的本义是古代女人用的小型妆具(首饰盒),北方叫“盝子”。常多重套装,顶盖与盝体相连,呈方形,盖顶四周下斜,多用作藏香器或盛放玺印、珠宝。“盝子”在杭州话中就是“盝儿”,如果拿掉存在里面的珠宝、玺印的话,那么“盝儿”就空了,中看不中用。在中国传统建筑中有一种营造结构叫“盝顶”,四条正脊围成平顶,下接庑殿顶,在元代比较流行,元大都建筑多用盝顶。
盝顶
另外,“六二”还有种说法:杭州人办丧事的风俗,是做“七”(祭祀),共做“七七”四十九天。但“头七”包括去世那一天,实际只有六天,俗称“头六儿”。民间的说法是头七不过,去世的人的魂灵还没彻底离开,所以“头六儿”意指半死人,引申用来骂魂灵儿不在身上的人。杭州话里有一种“掐头话”,尤其是贬义时,去掉“头”字就演变成“六儿”,指半死人,魂不在身上的人和落魄的人。后来“掐头”后的“头六儿”与“簏儿”“盝儿”在方言中合并,形成了现在杭骂的“六二”。
看来江南人书卷气重,相对北方生殖器式的“京骂”而言,连骂人也如此的文雅。杭州人其实还善于自嘲,记得钱学森冲破美国的重重阻碍,回国后说过一句话“我们杭州人头硬,叫杭铁头。”原指杭州人性格比较执拗,认死理、发憨劲,北方叫“轴”,被周边的人叫做“杭铁头”。现在引申为“不怕困难”“敢于试错”“勇往直前”的意思。今天杭州话的“六二”也有了这层意思,就是看起来“比较一根筋”“傻乎乎地做事”,实际上是“勇往直前,敢于试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