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陋习宣战 文成丧葬新规你都了解了吗?

2018-09-11 10:49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通讯员 施诚诚

“丧事殡期原则不超过3天”“花圈不得超过5个”“乐队人数不超过10人”“酒席不超过10桌”••••••近日,文成县再次全方位、高精准、全覆盖的向陋习宣战,出台了《文成县进一步深化丧葬陋习整治工作的实施方案》,对文成丧事办理进行了进一步规定和限制。

按照《方案》要求,党员干部、公职人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在丧事办理中带头实行“四个规定”、“五个不超”、“六个禁止”,市民朋友在办理丧事中,也要严格遵守以下规定:

一、“四个规定”

1.不准利用职权或职务上的便利借机敛财;

2.不准使用公务车辆或安排下属单位、管理服务对象及其他与行使职权有关的单位或个人的车辆参与办丧、送殡活动,不准以单位名义相互赠送花圈花篮(逝者所在单位除外);

3.除直系血亲、旁系血亲、姻亲外,不准参加丧事期间的出殡酒席和守夜活动,不参加违规办丧的吊唁活动;

4.操办祖父母、父母、岳父母、配偶及子女的丧事活动时,要严格执行操办丧事报告制度。

二、“五个不超”

1.丧事殡期原则不超过3天,特殊情况需填写《文成县丧事殡期延长审批表》,经审批后不得超过5天(包括亡故和出殡当天);

2.治丧、悼念、出殡不得超过5个环保可降解式花圈(包括花篮、横匾);

3.乐队人数不超过10人;

4.火化时往返殡仪馆的车辆和出殡车辆不超过5辆;

5.丧事酒席不超过10桌(每桌限10人以内),不使用高档菜品,不设冷盘,菜品数量不得超过14个。

三、“六个禁止”

1.禁止在公路、城镇规划区道路(包括人行道)、学校、广场等公共场所搭建灵堂灵棚、摆放花圈花篮、念经做道场、燃烧和抛撒纸钱和摆设酒席;

2.禁止在治丧过程中使用扩音设备,高音喧哗,禁止在晚上10点至次日上午8点期间做道场;

3.禁止使用电子花圈(车)、礼炮车、电子屏幕车等相关车辆用于殡葬活动;

4.禁止在殡葬过程中燃放烟花爆竹(除在出殡时、骨灰入葬后各放500响以内鞭炮一串外);

5.禁止骨灰装棺再葬,抬棺出殡;在县城建城区范围内,禁止在上午7点至下午6点期间出殡通行,禁止赠送钱物;

6.禁止新建、翻新、扩建私坟,严禁在“三边区域”范围内出现裸露坟头现象。

四、划定丧事集中办理区域

文成县殡仪馆迁建工程已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最后装修阶段,将于今年12月底前竣工。投入使用后,大峃镇城中6个社区(城南、城北、城西、城东、凤溪、红枫)和原老18个建成区行政村(珊门、下沙垟、县前、城南、二新、林店尾、周村、石坟垟、陈宅、上房、桥头井、上徐、下徐、苔湖、屿根、凤垟、花园、鹤东)都将作为先行试点区域实行丧事集中办理。

即上述范围内的所有丧事活动统一集中到文成县殡仪馆守灵室办理,人员死亡后遗体24小时内送至文成县殡仪馆存放。遗体火化、出殡应安排在同一天。同时鼓励丧事集中办理规定范围以外的丧户将遗体送至文成县殡仪馆冷藏存放,在文成县殡仪馆守灵室为亡者守灵。有条件的乡镇、村居可根据实际,建设或设置守灵中心、红白理事房,引导市民丧事集中办理。

五、开展违规行为整治

加大对丧事殡期、办丧规模等管理力度,对公民亡故到丧事办理完毕实行全程跟踪监督、跟踪管理,对不听劝阻、无法制止的违法违规办丧行为,特别是党员干部、公职人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聘用人员参与的违法违规办丧行为,将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对燃放烟花爆竹、妨害公共安全等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由公安部门依法从严处罚,予以罚款直至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情节严重的违法违规办丧行为,在文成电视台、今日文成等新闻媒体上予以曝光。

据悉,接下来文成县委、文成县政府将开展一系列丧事陋习整治行动,确保大操大办、丧事扰民行为能够得到遏制,全面树立文明简办丧事的新风气。

笔者手记:移风易俗是破千年陋习,树一代新风的重要社会改革,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既需要政府部门的牵头推进,也需要广大市民朋友的支持,希望广大市民朋友能够主动接纳和积极拥护这项工作,文明办丧、节俭办丧,让陈规陋习没有市场,让文明之花开遍全县。

浙江省舟山市嵊泗渔岛的丧葬礼仪习俗

嵊泗渔岛的丧葬习俗,十分明显地继承了吴越古风,具体与宁波沿海相类似,但因地处外海,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艰难的生存条件,又使嵊泗渔岛的丧葬习俗有其独特的悲壮凄凉之风。

嵊泗渔遍的丧葬过程中,也有筑寿域即俗呼做寿坟、送终、穿寿衣、报丧、守灵、吊仪、丧服、大殓俗称入殓、开吊、上饭、孝榜、堂祭、出殡俗呼出丧、祭祀山神土地、入穴暖圹、烧草、吃羹饭、剃孝头、做七、做百日、做周年羹饭、三周年送神主入宗祠,即为上棚又称进主等一整套礼仪。

在渔岛诸多丧葬礼仪中,以出殡中的“独龙杠”和“仙鹤朝天”等习俗最能体现吴越遗风。

《隋书。地理志》曰:“江南之俗……信鬼神,好淫祀”。在众多鬼神中尤敬龙宫海神,如龙船起码是祭祀时所驾之舟。旧时,岛上有渔户出丧,如富裕大户,灵柩上盖上一幅红毡条,穷的小户盖条红布被面,由二人抬出,俗呼为“独龙杠”也有为官的富户出殡要用玻璃材套,前伸龙首,后见龙尾。而“独龙杠”则不管大户、小户、富户、穷户,皆要用之。

吴、越古民还崇拜凤鸟仙鹤。《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载,越王勾践夫人曾吟道:“愿我身兮如鸟,身翱翔兮矫翼”。《吴越春秋。阖闾内传》载述和越同俗的吴国公主滕玉亡故时,“国人乃舞白鹤于吴市中,令万民随而观之”。

《鹤经》曰:“鹤,阳鸟也”。在吴越沿海渔民心目中,鹤是仙禽神鸟,不仅是鹤寿千年,而且是上古仙人白日飞升时的乘骑之物,可以超度亡灵,升入开堂。嵊泗渔民正是继承了这种鸟图腾意识,把对鹤的崇拜与信仰,移用到丧葬礼仪习俗上。如渔岛上有人家出殡,一般人家都要在灵柩顶上中端立一白纸所制仙鹤,鹤首仰天,俗呼“独鹤朝天”,也有子女多或殷富之户,竖五只白鹤,则呼“五鹤朝天”。不仅如此,还有在寿材或灵柩两端预先刻上仙鹤祥云。渔民寄迹于外海孤岛,终年出入风涛,一生艰险劳苦,祈望神岛把自己的灵魂引渡飞向琼楼玉宇的天国仙境。

自古以来,嵊泗渔遍流传有句悲惨的民谣:“嵊山箱子岙,十口棺材九口草”。这句民谣,道出了嵊泗渔岛所特有的一种悲凉壮烈的丧葬礼仪习俗。

东海无风三尺浪。加上解放前渔船又小又旧,海上遇难伤亡事故进有发生,就要为遇难者举行“潮魂”仪式。一种是遇难七天内找到遗体的,认为其灵魂还失落在海上,由家人为死者举行较为简单的叫魂仪式。夜间,待潮水起涨后,由遇难者亲友数人带上香烛到海边焚烧,然后由一个人敲着锣俗呼“敲冷锣”,由遇难者之妻或兄弟至亲,在海滩上边缓缓行走,边不断地唤叫着遇难者名字,唤着“海里冷冷嗬,回家(屋)里来嗬”!遇难者儿女或弟妹、或其他至亲,在后面答道:“回来口来 ”!这样边应边走,认为是领来了亡者之魂,由海边返家。

另一种是海上遇难后七天内未能找到其尸体的,就要举行“草人招魂”仪式。这种仪式较之找回遗体的“叫魂”仪式更为肃穆庄重,也更为凄惨悲壮。招垢仪式也在夜间涨潮时举行。先在家中摆设灵堂供焚香烛。同时,在海滩边搭起招魂用的醮台,供奉预先扎制好代作亡者身的稻草人,身上贴其生辰八字,也须焚香燃烛。并沿着“潮痕”即潮水线摆设供摊,放上祭物,间隔燃凡堆火。请来道士摇铃作法。遇难者妻儿至亲一齐面朝大海跪下遥拜,并按各自与遇难者的辈份与关系,一齐呼唤海上遇难的亲人:“某某嗳,海里冷冷嗬,快回家(屋)里来嗬”!再由遇难者男性亲人或弟兄或儿子,身背在海边举行招魂仪式祭过的“草人”,一步一叩地走回家,一夜连续三次举行这种仪式,尔后将此“草人”穿上遇难者生前穿过的衣服,再把象征“灵魂”的物件安放于“草人”胸前,在灵堂上祭供后入棺,再入墓穴安葬。如“草人”葬后再找回遇难者遗体,即举行仪式取出草人焚后,再安葬遇难者遗体。这种“潮魂”习俗,在外海渔岛这个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发生。尽管现在海上渔捞工具比较先进,安全系数在大增加,但海损事故还是有发生,甚至找不回遇难者遗体的现象也还有,因而“潮魂”习俗,在嵊泗渔村还是在流传着,以寄托生者对亡者的哀思,满足渔民祭奠亲人的一种心理、感情上和文化、习俗上的需求。

此外,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嵊泗渔岛还实行土葬,但各岛设法划地集中安葬,泗礁岛上还有了公墓地,许多渔民亡故后也去公墓地安葬,这是渔区丧葬习俗中的一种新的内容,开创了丧葬新风。

治丧天数、丧宴规模都有规定 浙江文明丧葬树新风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见习记者 施佳琦 记者 黄珍珍

又一年清明将至,浙江各地即将迎来祭扫高峰。面对逝者,丧葬大事总是牵动着亲属的心。在3月25日召开的浙江省2018年清明新闻媒体通气会上,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省各地陆续出台丧葬礼俗改革的实施意见,推动移风易俗、倡导丧葬礼俗文明,新型治丧模式逐步形成。

严禁丧事扰民

文明治丧有标准

湖州市长兴县于2015年10月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出台了《关于文明治丧 严禁扰民的通告》,2016年全面实行以来,全县8000多支丧葬队伍无一携带电子炮车和乐队,一改昔日喧嚣吵闹场面,每户丧属也减少了3000元至5000元不等的丧葬负担。

据悉,长兴辖区内共登记在册电子炮车24台、乐队31支,通过县、乡、村三级信息互连互通,从源头上遏制了跟随丧葬队伍的炮车和乐队,并对其进行严格管控。县民政宣传车经常在城乡街头作耐心劝导,文明治丧的理念也逐步深入人心。

宁波市象山县2016年起倡导丧事简办,简化治丧仪式,停柩时间一般为3天至5天,提倡当日入葬,不搞二次送葬,丧宴规模控制在300人以内。

去年6月,温州乐清市召开了规模空前的6000人丧葬礼俗整治工作动员大会,规定自2017年7月起,市民操办丧事必须严格按照《关于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丧葬礼俗整治工作的通告》要求执行,治丧天数、花圈数量、乐队规模、殡葬车辆、用餐桌数都有了明确上限,违规治丧场所、改装花车、烟花爆竹、超标丧葬用品、新建翻建私坟与骨灰装棺均被严格禁止。

减轻群众负担

集中守灵治环境

为改变本地治丧尤其是守灵方面的陋习,舟山市、宁波市镇海区、玉环市等地区,为辖区丧户提供集中守灵场所。在自家设灵堂,扰民、污染的现象正逐步被遏制。

舟山自2010年起,开始推进集中办丧场所建设,先后以舟山市殡仪馆和普陀区殡仪服务中心成功经验为借鉴,相继建成岱山、嵊泗殡仪服务中心及桃花、秀山等一批乡镇殡仪服务站,至2018年3月,两县两区均已建成集中办丧场所,实现县级殡仪服务中心全覆盖。

在实施基本殡葬服务减免的基础上,所有县级殡仪服务中心对前三天守灵服务给予50%至100%的减免,切实减轻了群众负担。2017年,舟山本岛城区集中办丧1336户,城区集中办丧率提升至83%;岱山县殡仪服务中心对外开放仅两个月,城区集中办丧率也已达70%,成果斐然。

在宁波市镇海区,新建的福利关怀院于2017年2月投入使用,新院总建筑面积近8000平方米,各项设施完善,大到各功能用房的分布,小到悼念、祭祀厅防滑地砖的配置,为丧户集中治丧提供温馨环境和周到服务保障。同时严格落实“阳光殡葬”,坚持殡葬服务项目、收费标准、服务内容、服务程序、服务承诺、服务监督“六公开”。

台州玉环市殡仪馆扩建的新馆,建有殡仪服务楼2幢(含大中小守灵室34间)、骨灰楼1幢、遗体整理楼1幢、综合服务楼1幢等,设施完备,为集中守灵提供了保障。值得一提的是,该馆还召开了守灵室命名论证会,邀请行政部门、行业专家及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商讨、反复论证,根据当地人文、习俗等情况,从生命文化、词组词性、含义特点、实用易记等多维度为守灵室命名献计献策。此举旨在为丧户营造温馨便利的集中治丧守灵环境,在全省尚属首次。

鼓励海葬、树葬

节地安葬利生态

节地生态安葬是近年来殡葬改革的核心要旨,也在浙江得到了大力推行。2017年,全省生态葬法奖励措施实现全覆盖,节地生态安葬率达51%,提前实现国家“十三五”节地生态安葬目标。

今年清明前夕,杭州主城区6家公墓(陵园)开辟出一个个别致典雅的景观节地生态示范区,一改传统墓园暮气沉沉的样式。在浙江安贤园、杭州钱江陵园、半山公墓、龙居寺公墓、第二公墓和径山如意园等公墓(陵园)内,开设了树葬、格位葬、花坛葬等多种节地生态安放形式。这些公墓(陵园)将生态安葬与景观结合,同时提供生命晶石、可降解骨灰坛等新型安葬形式的针对性服务,实现祈福、纪念等多种功能。径山如意园还提供智能龛位,方便家属追思。

温州市鹿城区与愿意践行节地生态安葬的当地市民共同协商,成立了温州市鹿城区生态回归促进会,用政府和民间两只手推动殡葬改革。在促进会的建议下,今年1月16日,浙江首个生态回归纪念园——义园在温州市鹿城区翠微山公园内举行揭碑仪式,并将于年底竣工。这是全国首个为选择海葬、树葬等不保留骨灰安葬的市民提供立碑场所,供后人缅怀的生态安葬主题纪念园。

为鼓励节地生态安葬,我省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相关奖励政策。早在十年前,温岭市就出台了针对海葬、树葬的相关减免规定,仅2017年,就举行了三次海葬活动,截至目前共有95例。去年12月,温岭市民政局更创新出台了海葬生前奖励政策,做到“生前”与“死后”奖励并行。目前已有24位老人签订了相关协议。

浙江乐清丧葬新规:丧事殡期不超3天

浙江乐清丧葬新规:丧事殡期不超3天

新京报

6月14日,在乐清市翁垟街道,工作人员正在开展移风易俗宣传。黄攀 摄

近日,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出台的一份丧葬整治通告引发热议。这份通告对市民操办丧葬礼俗进行了多项具体约束,其中涉及了丧事殡期的具体时间,出殡乐队的规模,送殡车辆的数量。对此,乐清市相关部门回应称,当地丧葬改革工作其实早在2010年就开始了,而非一时之举,通告出台之前也广泛征求了意见。多位民众也表示,当地在殡葬方面存在不少陋习,丧事大操大办有人因此不堪重负,而且严重干扰居民生活。

殡葬通告限制花圈数量

6月7日,乐清市政府发布《关于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丧葬礼俗整治工作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通告中对市民操办丧事提出了“五个不超”,即丧事殡期不超过3天,特殊情况经审批后不超过5天(包括亡故和出殡当天);摆放的花圈、花篮、花匾总数不超过2对(4个);出殡鼓乐队规模不超过13人;火化时,往返殡仪馆的车辆和出殡(送殡)车辆不超过5辆;丧事活动期间,平时用餐不超过5桌(每桌限10人),酒席总数不超过20桌(每桌限10人)。

此外,通告还对党员干部、公职人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行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比如不准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便利借机敛财,不准使用公务车辆办丧等具体内容。

对于违反通告规定的,通告中表示将由多部门依法予以查处。妨碍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发现有违反殡葬管理行为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可以向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举报。

通告显示,该通告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

6月14日,乐清市政府信息公开网发布了“关于《乐清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丧葬礼俗整治工作的通告》的政策解读”,对于此前通告的相关内容进行更加详细的解释,解读中显示,“市区范围内人员遇死亡,其遗体须在24小时内送达市殡仪馆,丧事须在死亡之日起3天内办毕,特殊情况经审批后不超过5天(包括亡故和出殡当天)。”

大办丧事多存陋习

乐清市委宣传部一名工作人员称,通告出台之前广泛征求了意见。据当地媒体报道,该市曾邀请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民代表(党代表)座谈,就拟出台文件征求意见。有市政协委员认为,现在当地办丧事都搭帐篷,有的占路引起交通拥堵,在灵堂烧纸钱引发火灾、环境污染等,如果设集中办丧点,许多问题可迎刃而解。这名工作人员还称,个别地方出现了包办丧事的产业链条,办一场丧事少则十几万元,多则超百万。因办丧事导致的致贫、兄弟反目、夫妻不和谐的现象时有发生,群众要求改变这种习俗的呼声强烈。

乐清市文明办工作人员对新京报记者称,当地在殡葬方面存在不少陋习,丧事大操大办,影响交通秩序,干扰居民生活,破坏环境。此外,一些居民宗族观念严重,修祖坟、续族谱、修寺庙,向同宗的居民伸手要钱,个别居民还会在葬礼上进行黄赌毒等违法活动。

■ 声音

专家:简化丧葬不应强制

乐清的丧葬整治工作迅速引起了外界关注。除了认为此规能有效改善当地不良习俗外也存质疑。

乐清市文明办表示,2016年2月,民政部等九部委联合发布过文件,倡导推行节地生态安葬并简化丧葬礼仪,对于党员干部主动进行殡葬改革,实行节地生态安葬,不搞大操大办。

乐清市文明办称,当地为落实移风易俗,展开民意调查。调查显示,超过90%群众对婚丧嫁娶负担重表示反感,支持移风易俗。

乐清市委宣传部介绍称,乐清的殡葬改革步伐并非一时之举。早在2010年乐清就出台了一系列办法推进殡葬改革工作,并在南塘镇鲤鱼山村开展试点。

对于如此具体的规定,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表示,这是典型的政府乱作为。“简化丧葬礼仪应该倡导,不应该强制地硬性规定。政府应该管的是丧事过程中党员干部有无腐败现象,有无利益输送。”汪玉凯说。“如果违规了,处理吗?处理,就是干预老百姓的私人领域,不处理,文件和政府的公信力何在?”

对于简化丧葬礼仪,民政部相关负责人在2016年解释相关文件时就明确表示,不是对广大群众作出硬性要求,而是通过采取鼓励和引导的方式,让群众逐步接受这种理念。

■ 背景

当地丧事讲排场曾有百万葬礼

乐清市鲤鱼山村,2014年曾经作为乐清市首个殡葬改革工作的试点,村干部陈万成表示,几年前,当地人死后一些有钱人会花上百万元办丧事,将此视为对死者的敬意。办丧事时,有时候死者家属会收到几百个花圈,每个参加葬礼的人都会收到一条白毛巾作为赠礼,一条毛巾的价格在8元左右。

为了显排场,村民大多会办上百桌宴席,有的人甚至会办两百桌以上,算下来一共有近两三千人参加葬礼。为保证品质,一些有钱人的宴席中会出现龙虾、鲍鱼等海产品,一桌菜要花费三四千元。整个葬礼办下来,花费在20万到100万元不等。此外,由于大量燃放鞭炮,不时会出现村民被炸伤、受到噪音污染等情况。

乐清市的一位市民介绍称,当地出殡之后,还会举办答谢宴,把所有亲戚叫来,每人送上一条毛巾加一床被子。一般而言,亲戚朋友慰问礼金在一千元上下,其他朋友则送花篮和花圈。总共算下来,收入的礼金并不能抵消支出费用。这位居民表示,曾经她的一位好友的家人去世,买烟花爆竹就花费20多万,宴席摆了一个星期。

多位乐清当地居民对政府的这一举措表示支持。他们表示,以往,如果有人家中碰上丧事,会特别注重排场。白天占用道路摆放花圈和舞台,扰乱交通秩序。晚上燃放鞭炮,影响他人休息。办丧事期间,通常会组织亲朋好友打麻将,变相赌博,有时甚至能打到半夜。

乐清当地一家殡葬服务公司老板表示,殡葬新规出台后,生意也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但是现在会有人主动提出从简办理。

乐清市委宣传部工作人员称,巨额的丧葬费用让当地人越来越感到反感,因办丧事导致的致贫、兄弟反目、夫妻不和谐的现象时有发生,群众要求改变这种习俗的呼声强烈。

■ 追访

红白理事会上门服务葬礼从简

乐清市委宣传部工作人员介绍称,由于大操大办现象严重,个别地方出现了包办丧事的产业链条,办一场丧事少则十几万元,多则超百万。而当地之所以会形成丧事大操大办的民俗,主要是因为居民要面子,规模越大,来的人层次越高显得办丧人家越有面子。

乐清这次的丧葬陋习整治着重于控制办丧规模、用餐人数、用餐标准,整治出大殡和乱放烟花爆竹。还原办丧的初衷,消除借办丧之名挣面子的现象。一些试点由村双委干部、老协会长等组成的红白理事会加强对丧户的服务,让丧户有了面子。甚至有群众争先要求本村开展丧葬新礼俗。

2014年,乐清市鲤鱼山村成为殡葬改革先进试点,政府曾送给村委会一套用于举办丧事的音响设备和照明设备,并出台相关规定,限制丧事大操大办。新规定出台后,村民们不再互相赠送白毛巾,而是用均价5角到1元的鲜花取代。酒席也限制在20桌以内,禁止出现龙虾、鲍鱼,葬礼第一天晚上不准办宴席。

陈万成说,以往财力有限的村民对当地风俗怨声载道,有人为了维持社会关系,借钱也要给死去的亲人办个豪华葬礼。相关规定开始推行后,有钱人不高兴了,认为不大操大办就尽不到心意。对此,村委会多次上门劝说,甚至当众点名批评,最终扭转了风气。

如今,鲤鱼山村的村民们如果办丧事,需要跟村委会讨论,村委会给出具体指导意见后再由村民自主操办。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曾金秋 吴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

报丧叫报死,人死说殁了

依照当地习俗,丧家在停尸、移尸的同时,必须派人给亲友报丧。在过去,丧家如果是城镇上等人家或乡村富户,通常要发报条(讣告),讣告的格式如下:

飞报者,家XX先生痛于X年X月X日X时寿终正寝(女称“内寝”)三朝大殓,X时神回,请即(择)日领贴

哀此

报闻

XXX堂

XXX(姓名)

家人 叩

亲友收到报条要扔在地上,不能放到桌面上。不过当地人很多是口头报丧,安吉一带叫“报老”,德清一带叫“报死”。报丧时死者的亲人不能充当报丧人,必须请族人、邻居、朋友等帮忙的人前去报丧。报丧的人必须携带一把雨伞(伞头朝前),灯笼一盏,表示死人。

在安吉,被报丧的家中与死者关系最亲密的人得知消息后应号哭,如果哭不出声,必须当即扔破一只碗,以避免不吉利的事发生。在德清一带,被报丧者必须给报丧者开荤,(一般吃三只唐汆鸡蛋,在杭州则为三只盐汆蛋),为他解晦气。

在长兴一带,报丧时要送白布,儿子、媳妇送白布九筷长,出嫁女儿送白布七筷长,侄儿女等为五筷长,过房女儿为三筷长。报丧者必须快步行走,(现多用电动车)否则会受人谴责。

在嘉兴,向亲友报丧有一定的规矩,海宁、郭店、周王庙一带,旧时报丧人腰束白布带,穿草鞋,到亲友家不可擅自入门,要在门外报丧。对方捧茶饭(或蛋汤)招待,报丧人吃毕,才能进门说事,其他地区也有类似的习俗,报丧时不可直言“死”字,要说“殁了”“好了”。

部分地区移尸后即向亲友家报丧,(俗称“报死”),即使有的亲友已知死讯,丧家仍要按照惯例报丧,报丧者到了目的地不能进屋,亲友给报丧者吃若干汆蛋(俗称“报死蛋”),以表示慰劳。待报丧者往回走时,要往他的脚后打破一个碗,认为这样可以驱逐随他一起来的鬼魂和晦气。

在舟山一带,丧家派人倒掖雨伞,向亲戚家传报讣音,告知死因及殡期,亲戚闻噩耗,要摔破一只碗,以驱邪逐晦,并以哭声相报,如果无人哭泣,要用砸瓦片代替,然后备香烛等祭物,往灵堂吊祭。对外地亲戚要寄(焦头信),即在信封口上烧只角,亲友接到这种报死信,也要摔只碗。也有的不封口,俗称“开口信”,以表示这是报丧信。

在洞头,倘若是父母逝世,已出嫁的女儿接到报丧后,要一路哭着回娘家。其他女性亲戚,至少也要一跨进逝者家门就哭,此谓之“哭丧”,亲朋接到报丧后,赴死者家吊唁,此谓之“奔丧”。

在武义,娘过世由儿子披麻戴孝(一束青麻,一条白线系在前襟纽扣上),并用红纸包上茶叶和米先到娘舅家报丧,见了娘舅要先撒茶叶和米,后跪地报告:“娘百年了,儿不孝”。

买水、敲七、殓绵,感受浙江传统丧葬习俗

旧时在浙江金华,死者进棺材前须“买水”浴尸,买水时子女和亲人三个披麻戴孝,长子撑破雨伞,擎香、端碗或提水桶结队而行,等到溪边或井旁,拋进铜钱数枚,舀半勺或一碗水归来,此所谓向海龙王买圣水。

等到家后,把水倒入小锅内,烧草纸一张,由收尸抬棺承头,即“棺材头”手握巾布作入水搓状,在死者头、身、脚上各擦三次,或用“利市”蘸水给死者头脚淋几滴水,或口中含水喷于死者脸部,此在当地称为“浴尸”。浴尸完毕,取长子所撑的破雨伞,用脚踏碎,然后扔在背阴处,取其镇邪的意思。

义乌一带浴尸完毕后,还有“敲七”的习俗。敲七由职业男巫仗剑作法,击钹歌唱,念咒号啕,以示驱邪作妖。此时死者的长孙必须手捧“魂幡”立在旁边,每次锣响,长拜一次。“魂幡”用红纸剪成,背衬白纸,剪纸图案多为诸路神佛,上端虎头八卦,用竹枝挑之,“敲七”习俗至今不多传。

在湖州一带,要先把放在棺木中的衾枕、被褥及寿衣裤等用条箱装载,用千金带捆好,另挂秤一支,由披麻戴孝的孝子护送,在街巷兜一圈,必须过一座桥,再到河边或井边取水一桶,烧银锭一串,称为“买水称布”。

取水回家后,把水烧热,用竹篩过于盆中,给尸体沐浴,沐浴完毕后,穿上殓衣殓裤,并用丝棉从肩至足紧紧扎住,称为“殓绵”。城里人在死者脸上盖上手帕,称之为“盖脸布”。若死者生前患肺病等传染病,脸上须覆以丝棉。

在温州等地,父母亡故后,儿子要身穿孝服,脚穿蒲草鞋,头顶一把微微张开的油纸伞,伞定束以青麻,手拿钵头,在河边把一枚铜元丢入河水中,用钵体盛水而回,叫买水。

水买回来后,子女把毛巾浸入买回来的水中,绞干,在亡父或亡母的前胸后背各抹三把,然后由亲人换下死者的旧衣服,穿上寿衣。寿衣也叫归老衣,穿寿衣时只能穿单数。

一般为11件、13件、15件,上衣要比裤子多穿一件,如上衣七件、裤穿六条,合起来是单数,所以归老鞋的鞋头要缝上一颗珍珠。传统习俗认为,冥间黑暗,珍珠可为死者照明,也有地方上衣、裤子均为单数的。

民间丧葬习俗

生老病死,自然法则,表示一个人走完了自己的全部生活旅程。埋葬礼仪,是人生礼仪中比较重视的,也就是最后一个仪式,它不仅包涵着浓重的伦理色彩和宗教信仰观念,更重要的是显示贫富贵濺之分,例如:有钱的,棺木是栢木硬三寸,寿衣全为上等丝绸,宴席、摆设更让人刮目相看。而贫者,就大有不同了,有的甚至无棺可装,只能破席而卷葬。民间流传着人死魂尤在的说法,并到阴间生存,北李的丧葬仪式,既复杂又热闹,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一般死去,都分正常死亡和非正常死亡,如在外地死于非命,尸体不能入村入院,棺木在村外收殓。正常死亡,为寿终正寝,一律按正规的埋葬程序办理。以前,以60岁为界,如死在60岁以前,棺柩前的图案是兰底金牌位。死亡三天后,悬挂铭旌,门前出纸,铭旌一般由女儿操办,纸张是在年龄的基础上加上一张为出纸数量,比如80岁就为81张。挂纸并有男左女右之分。

解放前的风俗,人过花甲,寿棺寿衣均由儿女共同考虑操办,如今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和人们观念的更新,就有所不同了,本人也能办理,当然,由于阴差阳错,经济原因,也有死后急抓办的。

人死后,在家首先抽掉毛毡,唯恐来世转生畜生之类,而后整容、梳洗,抬上“七星板”,用收身布扎牢尸体,招唤亲友入殓,并声明埋葬日期。

入殓时,用草帽掩盖脸部,不能让死者见天,责成一人在后用木尺敲打镜子,后悬挂棺木尾后。

死人入殓后,要放入生前一些爱好的食品,烟酒之类及生铁、黑炭等物。从前,人死后,由寡妇用笟篱在水道眼前用麦草搭好牛箍兰,并吊在门纸的下端,身上搭一布衫为过河衫,传说过 “奈何”桥用,去掉收身布,按辈份大小分发给孝子。封口前,棺盖要留一道缝隙,防止万一有人复活后能有足够的氧气。事后,将旧年历用红布条包扎成小条,分发给帮忙的亲友,以示利身,并吃面片片,叫“断绝片”。

按照当地风俗,死后三天,如子女和主要亲戚全部到就要封口,封前让亲友再看最后一面,由女儿用筷子绷棉花醮水洗脸,此时不能啼哭,以防泪水滴在死者脸上。而后由帮忙的木工合盖按锭,钉上七个钉子,完成封口。

解放前,一般家死了人,都要先对本村村政头人打招呼,同母舅及近邻共同对所有家产、债权、债务、在世的父亲或母亲如何奉养,作出明确安排(这是三天之内必须要做的事情,方能出示讣告,否则就是家务不顺。

人死要 “出魂”,埋葬或暂厝后选择日期,看好时辰,一人手抓大白公鸡,一人手持铜锣,打公鸡大声叫唤,铜锣紧紧敲打,从北房到东房,从西房到南房,都要跑到,鸡叫声、锣声,悲悲悽悽,阴森可怕,非常恐怖。

埋葬的前一天,夜里要“辞灵”,主孝子将煮熟的辞灵扁食,敬献后装进路里罐,让亡灵备用,完成“辞灵”。

出殡之日,远亲近邻都来祭奠,朋友都来帮忙,总管执事,账户、厨子、抬棺、埋葬各路从马,一应俱全,祭主备宴酬宾,大门、灵前要书写深切悼念的挽联,灵堂内悬挂着香幡、钱幡、元宝幡、莲花幡、金银山、金银斗、摇钱树、聚宝盆及车、马、票子旗、仙鹤,大门大户,还有打路菩萨,引路鬼身高两米,威风显赫,别墅、金库等全套纸扎。

灵前祭桌上深沉肃穆的摆放着太师香炉、花烛、包卷小饭、奠食、十二道干、鲜水果,点心、八碗菜馔、青狮、白象、黄老虎和三个多姿多彩花食。

祭前由乐人为孝子穿戴孝衣孝帽、孝牌后献神位,贴牌位(奠主),方能点纸开祭。孝子孝孙身着麻衣,手拉哭丧棒,按长子、长孙、长媳开祭的顺序,依次按辈份类推祭奠。

七十年代以前,还要邀来道教,摆设经堂,依辈送朿,道家的小唢呐吹的有声有色,人声化的演奏,让孝子哭得声泪俱下,撕心裂肺,旁观者也潸然落泪。一切亲友祭奠完毕后,所有孝子都到土地庙“告庙,前头是男孝,后跟女孝,人手一柱京香,为死者在阴间登记户口,焚烧车马,转回起灵。八十年代以前,起灵全部是人手抬棺,有八抬、十六抬、二十四抬,途中有两忌:1、抬棺木不能说沉,否则会越抬越沉,深受其累。2、半途不能停放棺木,以示人情交厚,威风气派。现在已改为灵车,既轻便又安全,直奔坟地,下葬封墓。埋完后,女儿手挑招魂幡,绕坟地大转一圈后把幡插在坟头之上。返回路上由乐人随着孝子进村吹奏鼓乐,并向所有帮忙各位磕头致谢,葬礼为之结束。

人死后要由阴阳先生写一张七数单,贴在家门后,提醒出嫁女儿逢七祭奠亡灵到五十日、百日,祭奠结束。

中间如有“犯七”,按年龄剪小旗插在坟墓四周,如“犯八”,插一枝花放在坟尾。

中国古代丧葬的演变

一座座墓碑承载了我们的思念,也正是因为有这样有形的仪式,才让我们无形的思念有所安放。人生在世,谁都逃不出出生、成长、死亡,死亡是每个人都无法逃脱的必然。

于是千百年来形成了一整套系统、完备、隆重而又繁杂的丧礼制度,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的丰富和发展。虽然在我们的现代生活中,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不断发生变化,这些繁杂的丧礼制度也渐渐从人们的生活中消失。

那么我们现在就来简要了解一下,古代丧葬制度的演变和发展。

上古时期的丧葬

据文献记载和出土的文物实证,上古时期没有埋葬的习俗,人死后常常尸体被丢弃在山野沟壑中。有时因为食物的缺乏,甚至出现食人的残忍现象。

据《孟子滕文公》中记载到:”盖世上尝有不葬其亲者,其亲死,则举而委之于壑。”随着生产力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有了保障,食用死者尸体的事情己经不再发生。另外,思想观念上有了进步,人们觉得把死者的尸体抛在荒野任由野兽蚊虫咬噬于心不忍,才出现了埋葬死者的现象。

上古时期虽然开始埋葬死者,但还没有丧礼习俗可言。后来出现了原始祖先崇拜和原始宗教,丧葬也由以前简单的埋葬仪式,而被加进了很多宗教崇拜的东西。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丧葬制度不断被加入新的内涵、思想、文化,在仪式上也逐渐繁琐,不断演变成为系统完备、隆重而又繁琐的礼节。

夏商周时期

周朝时期,丧俗礼仪的系统化和完整化己经逐步完成,据《礼记》中记载到:”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骨肉毙于下,阴为野土,其气发扬于上,为昭明。”

古时的先民认为人死后”魂气归于天,行魄归于地。”周朝丧葬制度日益完备而严谨。”丧葬之礼节,皆整顿于周。由贵贱亲疏,而有种种差别。其用情之厚,世界所未见也。周公之制,节目详备,哭泣僻踊皆有法。”这个时候丧礼己成为古代五礼制度之一,即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的一部分。

据《周礼》记载,居于五礼中第二的凶礼,是指诸侯国之间天灾人祸时的相互哀悼、慰问及救助之事,原包括丧、荒、吊等五个方面。”由此可见丧葬制度的发展,丧礼在凶礼中占据重要地位。

春秋战国时期

在这个”百家争鸣”的时代,社会动荡不安,但文明观念与思想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在这个时代,产生了影响后世几千年的诸子百家思想,尤其是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儒家思想。关于丧葬的礼俗也在这个时代初步形成。儒家思想中对于生死的看法对当时的丧葬制度也有着深刻的影响,儒家思想中认为”事死如生”,在生和死之间,人们对于死者的重视,对于丧葬的重视逐渐加深 。并且在春秋以来,已经出现侍妾殉葬之风。

在《左传》宣公十五年记载,魏颗不以父妾为父殉葬,说明此风由来已久。

战国以来,盛行以木俑、陶俑随葬,以俑人代活人。以木、陶器代替活人殉葬,这是生产力发展、奴隶地位提高的表现,也是奴隶长期斗争的结果,是社会的一大进步。

秦汉时期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人们对于”礼”的追求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厚葬之风尤为繁盛。

秦朝由于受到当时统治者成仙、求长生的迷信思想影响,当时的地方上”巫觋”之风盛行,如秦简《日书》:”女日死。女日葬,必复之。男子亦然。”就记载了人们择日安葬的习俗,人们认为这样可以使死去的鬼魂不会回来找生者的麻烦。

这种迷信的思想,不仅影响着丧葬的礼仪,同时赋予了丧葬活动一中神秘的色彩。

汉朝殡葬礼仪在继承秦朝的礼制层面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据记载这时的丧葬礼仪大体上可以分为三段:一是出葬之前。包括招魂、沐浴、饭含、大小殆、哭丧、停尸等;第二阶段是葬礼,包含告别祭典、出殡、下葬等内容;最后一个阶段是安葬后的礼节。

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极大发展的时期。由于对外交流的发展和佛教的兴盛,人们的丧葬观念也有所变化。尤其是佛教思想中的生死轮回观念深入人心。同时,由于唐朝稳定的社会环境,经济文化的发展,使丧葬更加奢靡。

总体来说,隋唐丧葬的礼仪虽承袭前朝但有进一步的发展。据统计,当时最广泛的丧葬仪式有六十六道之多,特别明显的是当时的墓室设计宏大,随葬品不仅数量多,质量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宋朝时期,由于统治者对于各种仪式进行了官方的规范,其中也包括丧礼制度。在《开宝通礼》、《政和新礼》的礼制中规定丧葬的称谓、随葬品、棺荐、墓田的面积等要根据亡者的不同等级而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奢华的葬礼,宋朝的丧葬逐步走向相对正常化。

同时,葬礼中出现的几种礼俗很值得注意:一种是烧纸钱和纸明器。这种风俗始于唐朝,在宋朝得到长足的发展。当时人们认为这是死者在阴间所使用的钱币,如果有丧事就可以赠送纸币纸绢。在宋朝这一礼俗极为普遍,甚至出现了相关的生产行业,这种礼俗在今天还普遍存在。

元明清时期

到了元明清三代,中国的丧葬礼仪己经完备。在这一时期比较有特点的是:元和清是两个少数民族统治中原,造成此时与之前的文化统一现象有所差异,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丧葬习俗也有了新的变革。清末时期,水陆道场等超度亡灵的行为,和仪仗执事等风光排场的礼俗己经发展到了很是奢华的程度。

时至今日,我们在为逝去的举行葬礼之时,已经没有十分繁琐的程序和礼制,但不变的是,依旧对亡者的思念。

白事礼金给多少?封包写法有何讲究?

葬礼也得随礼吗?

是的。也要随礼。随礼的钱数都是单数,如300、500、700。

葬礼随礼禁忌:

1,白事随份子。其中分为白丧和喜丧两种,白丧指的是60虚岁之前过世的先人葬礼,喜丧指70虚岁之后过世的先人葬礼。

2,无论哪种葬礼,均不宜从丧家带回任何物品,即便是喜丧的供尖,也要多多注意才是。白事随份子的礼金,朝向均应向外,也就是说人民币上的头像要向外,给予丧家即可,即可化解白煞冲撞。

丧事礼金一般给多少?丧事礼金及丧事封包写法有何讲究?

一般喜事,礼金会统称为红包。而葬礼的礼金,则可以叫帛金。近见很多网友在网上询问,同事或朋友的长辈亲人去逝了,丧事礼金该给多少呢?丧事封包如何写?小编今天总结来以下几点供网友参考:

  一、丧事礼金随礼原则

  原则一、根据民间说法单数比较好(比如100、300、500、700、900等等),避免偶数是因为“双”与“伤”是谐音,有“伤心”的意思。当然,有些地方可能并无此忌讳,所以也不完全局限于此。

  原则二、尾数加1(如101、301),一方面寓意依依不舍的意思,表达对逝者的悼念之情。另一方面因为按照中国传统习俗,亲友参加丧礼都会收到由亡者家属送出、内含一元硬币及糖果的吉仪。 一旦亲友送出的帛金是整数,扣除吉仪内的一元,尾数便为九,导致丧事“长长久久”不吉利之意。因此,便要特别在帛金内加入一元,以便扣除吉仪内的一元后,不会以九字作结。

  原则三、钱不再多,根据双方的关系和自身的经济情况来定,一般几百元就足矣。随着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也可以考虑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给逝者建立一个网上纪念馆,可免费贮存逝者生前影像资料,可邀亲朋好友一起献花敬供,可留言上文选,随时随地追思祭拜,这样更有新意,从长远来看,也更有意义!

  二、丧事礼金如何封包

  一般是用素色纸、白纸来封包,常用的是白色信封。

  白事活动中,遵循传统礼仪既对仙逝者的尊重,也是自身文化素养的体验。丧事礼金信封上怎么写?丧事礼金信封的写法和注意事项。

  三、丧事礼金信封写法

  按照古代的书写习惯,一定要竖着写,才能保持传统的风格。这是汉民族的习俗,适用于大多数的地域。大多数都以旧式中文书写法来写,其要点如下:

  1、竖写;

  2、从右至左,左边行与纸面顶部空两个字开始写,“痛悼(哀悼)世伯(父亲)大人x x x先生千古”;

  3、正中行纸面上下空格近乎相当写上,写上“永垂不朽(英灵永存或与天地长存等)”等敬语;

  4、末行从纸面底部估计空余两个字位置,写上“世侄(儿或世友)x x x敬挽。即可。

  注意:从纸面看,三行是从右至左,右中左一行比一行位置低。

  四、丧事礼金、丧事封包注意事项:

  1、白事送礼数额要单数,不能封双数的礼包。单数表示不好的事情只此一回,如果是双数,则寓意祸不单行,就会得罪主人家了。很多人习惯送礼包就封个大额的整数了事,可能不经意间就得罪人。一般封丧事的礼包都带尾数,常用1做尾数,比如501、511等。

  2、现在一些年轻人都没有写封包的习惯了,一般都是购买现成的商业封包直接送礼包,因此,一些年轻人就容易误用封包,尤其是一些不懂人情世故和礼节的人,抓到一个就用,一旦用错,很容易得罪人。白事封包不能用喜事的喜庆封包,市场上的那种现成封包,只能用大吉大利或是白事专用封包,千万不要用恭喜发财、双喜、贺等封包。

  3、白事礼包一般不具名和致辞,把礼包送给相关司礼人员即可。有些人家亲友多,司礼登记往往忙不过来,那就很可能会漏记收礼,送礼往往讲究的是礼尚往来,如果你送礼了,主人家却没有登记,主人家可能会怪你,这样是付出了没好报,因此,对于这样的情况,也可以具名,具体做法是:现成的白事专用封包不需要致辞,只在封包正面左下角具名“XXX敬”;那种无致辞的空白封包,则在正面顶部居中竖排写上“牛眠之敬”,在左下角具名即可。

  4、办丧事的时候,主人家收到礼包时,很多地方的习俗是需要回礼的,也就是送一个小礼包给送礼者,这种礼包一般就是一块钱左右,象征着送礼者大吉利是。这种回赠礼包,送礼者是要收下的,不能拒收。

  5、丧事送礼包的时间也是有讲究的。亲人去世后,主人家一般都会派专人去给亲友报丧,白事礼包一般就是在使者报丧的时候送出去,让使者代收,这个使者往往也是兼任司礼人员,收到礼包后会登记在人情簿,然后回礼。

  6、对于一些亲友去世,有的人可能由于关系比较特殊,还要给逝者送花圈或是挽联,一般也是交代主人家代办了,在使者报丧的时候一并把这个代办款交给使者,注意,要交待清楚代物款和礼包数目,避免使者弄混出丑。代物款不需要进礼包。

  当然,这习俗已流传多年,想要改变这种风俗是难如登天的,但是国人好面子的之风还是应当抑制的,丧事礼金的多少应依自己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

杭州丧葬一条龙服务

杭州地区提供丧葬一条龙服务
24小时竭诚为您服务
服务范围:
风水选墓地、迁坟落葬、批发零售: 寿衣 骨灰盒 花圈 殡葬用品。

杭州丧葬一条龙服务


承接项目:
1、殡葬一条龙礼仪服务:
包括习俗指导,遗体寄存,办理手续,设立灵堂,预订酒店,撤灵堂,净宅,开光,遗体告别,遗体火化、骨灰寄存(如下葬可选吉日),酒店谢礼等活动。
2、 寿衣:
高、中、低档传统和现代寿衣;
(包括衬衣、衬裤、棉袄、棉裤、罩衣、罩裤、大衣、帽子、鞋、头枕、脚枕、褥子、盖单、袜子、腰带、腿带、绊脚绳、口钱、打狗棒、干粮)
3、花圈:普通花圈 鲜花花圈;骨灰盒寿材;其他殡葬用品齐全,价格公道,随意选购;专业风水选墓地,迁坟、引葬、下葬等。

杭州丧葬一条龙服务


丧葬用品销售(寿衣、被面、骨灰盒等)、帮老人穿寿衣、丧葬礼仪咨询、家庭灵堂布置、代办殡仪馆各项手续、联系墓地、联系客车、联系乐队、代办骨灰寄存、代办礼品、花圈、专业主持下葬仪式等。
方便快捷,服务周到。

杭州丧葬一条龙服务